加速轉型,提質增效,我國數據中心產業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全球市場:“濃縮”“精煉”,低碳創新
數據中心市場持續向規?;?、集約化發展。自2017年以來,伴隨著大型化、集約化發展,全球數據中心數量逐步縮減,2021年全球數據中心數量同比減少2.2%,縮減至43.7萬個(數據來源:Gartner)。同時,服務器安裝量穩步增長,同比增加2.7%,對外算力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ヂ摼W和公有云服務提供商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有力推動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發展。截至2021年底,機架規模超過500的大型數據中心數量同比增長4.4%(數據來源:Gartner);全球市場排名前20的互聯網和云服務企業運營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超過720個(數據來源:Synergy Research Group),同比增長14.9%。
數據中心分布向亞太和北美地區集聚。2019年以來,全球數據中心呈現向亞太和北美地區集聚態勢。數據中心數量方面,截至2021年底,北美和亞太地區數據中心數量在全球的占比分別為39.3%、19.6%,較2019年分別提高0.3和1.6個百分點。服務器安裝量方面,2021年亞太、北美地區數據中心服務器安裝量同比增長5.7%、3.5%(數據來源:Gartner),在全球的占比提升至39.3%、38.1%。咨詢公司Knight Frank & DCByte數據顯示,2021年亞太地區數據中心規模增長最快,特別是東京、上海,按IT負載量統計,同比增速分別達到89.4%、59.6%。
并購交易再創歷史新高。2021年全球數據中心并購交易市場持續上一年活躍態勢,全年并購交易數量接近160筆(數據來源:Synergy Research Group),同比增長20%;總融資金額接近400億美元,同比增長16%。頂級商業投資機構通過合作及并購等多種方式加速數據中心資產投資,推動高估值巨額并購交易(數據來源:中國信通院跟蹤研究),投資公司KKR聯合基礎設施投資公司Global Investment Partner管理基金對CyrusOne、美國鐵塔對CoreSite、黑石對QTS的并購交易金額均超過百億美元。私募股權投資者比數據中心運營商更為活躍,2019年至2021年間,私募股權在總交易額中的占比提升至65%。
能耗穩定在歷史較低水平。網絡流量激增使得數據中心工作負載加重,帶來更多電力消耗。國際能源局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0年間全球互聯網流量增長15倍,云數據中心能耗占比迅速攀升,2022年在數據中心用電量的占比將超過80%。與此同時,依靠節能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優化,2010年至2020年間全球數據中心在全社會用電總量的占比保持在1%~1.5%的較低水平。Update Institute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數據中心平均PUE(能耗利用指標,越低越好,極限值為1)為1.57,較2020年的1.59降低0.02。
國內市場:趨“云”而上,增速領跑
我國數據中心服務業市場規??焖僭鲩L,云服務市場增勢迅猛。2021年度全國互聯網數據中心(IDC)業務(傳統IDC增值業務、IaaS和PaaS云服務業務)總收入約為2600億元(數據來源:中國信通院),同比增長25.8%,近年來,傳統IDC增值業務在面向技術能力較強的大平臺、大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的同時,強化中小客戶技術賦能,服務項目從以往的租賃托管向全方位高價值服務演變。2021年我國傳統IDC增值業務收入約為1500億元(數據來源:中國信通院《數據中心白皮書(2022年)》),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速為30.7%,遠高于全球9.8%的平均水平。公有云極大降低了技術門檻以及企業IT基礎設施改造成本,惠及中小企業、政府及事業單位數字化轉型。2017年至2019年間我國公有云服務市場高速增長,年均增速超過70%(數據來源:中國信通院,咨詢機構Frost & Sullivan),自2020年起,因經濟大環境導致下游市場需求增長放緩,公有云市場增速由此前高位調整回落至25%~30%區間。
市場結構向頭部企業集中,運營商發力云服務市場。憑借網絡帶寬和機房資源優勢,運營商持續占據國內市場主導地位,截至2021年底,運營商數據中心可對外服務機架數超過百萬(數據來源:企業財報),IDC業務收入在全國IDC市場占比近五成。除運營商外,阿里云、騰訊云、萬國數據、世紀互聯等9家第三方IDC服務和云服務龍頭企業的業務收入占比約為24%。按細分業務來看,傳統IDC增值業務以基礎運營商為主,占比超過50%,萬國數據、世紀互聯、光環新網、秦淮數據、奧飛數據等第三方IDC服務企業的市場份額排名靠前。云服務市場基本形成以阿里云、中國電信、騰訊云、中國移動等大型企業為主的市場格局,四家企業的云服務收入均超過百億元,市場份額占比接近七成。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移動云和天翼云業務收入增幅均超過100%。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資源利用率進一步提升。中國信通院《數據中心白皮書(2022年)》顯示,截至2021年底,按照標準機架2.5kW統計,全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規模達到520萬架,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速超過30%。其中,大型以上數據中心機架規模增長更為迅速,標準機架規模達420萬架,占比達到80%。數據中心機房抽樣調查顯示,京津冀、大灣區、長三角地區機架總數在全國的占比達到67.7%。第三方IDC和云服務龍頭企業數據中心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并通過自建、租用方式向一線城市周邊、中西部地區不斷拓展。資源利用方面,數據中心利用率顯著提升,2021年全國數據中心平均上架率約為68.8%,較2020年同期增長13.5個百分點,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上架率分別為68.4%、66.8%和62.5%。其中,寧夏、上海和北京三省區市上架率最高,均達到70%以上。
投資拉動效應初步顯現,全國一體化新型算力網絡布局加速推進?!皷|數西算”工程有力拉動區域經濟投資,2022年1至4月,全國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中,新開工項目25個(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數據),帶動各方面投資超過1900億元。其中,西部地區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6倍,投資總體呈現出由東向西轉移的良好趨勢。全行業加快“雙千兆”建設,推動國家大數據中心發展。截至2021年年末,全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達到101785萬個(數據來源:工信部數據),同比增長7.6%。其中,光纖(FTTH/O)端口達到95994萬個,同比增長9.1%。多省份加快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設,截至2022年5月,我國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開通數量達到19個(數據來源:中國信通院,根據公開信息研究整理),另有蘭州、長沙、合肥、哈爾濱等地的骨干直聯點正處于建設中。運營商加強云網建設部署,推進算網協同,云網融合服務能力逐步提升,跨區域算力調度不斷增強。
技術賦能節能降碳,綠色發展穩步推進。數據中心機房抽樣調查顯示,2021年全國數據中心PUE中位數達到1.5,較2020年進一步下降0.055。數據中心服務商正積極通過多種舉措推動產業節能減排。一是選擇自然條件優厚地區建設大型基地型數據中心,充分發揮風、水、空氣等自然冷源優勢,降低數據中心能耗以及長途輸電帶來的浪費。二是通過自建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采購綠電、綠證交易等方式加大對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三是使用液冷、高壓直流、智能運維等先進能效技術,不斷優化數據中心能效指標。阿里、百度、秦淮數據、萬國等頭部企業積極開展節能減排技術實踐,建設運營數據中心的綠色低碳水平全球領先。
我國數據中心產業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國家政策指引下,數據中心產業加速集約化、綠色化、高效化發展,網絡支撐能力不斷提升,云網協同、數云協同進程加快,作為數據樞紐和算力核心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已經成為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必不可少的“算力底座”,有力助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來源標注為YINGSOO的內容版權均為本站所有,歡迎引用、轉載,請保持原文完整并注明來源及原文鏈接。禁止復制或仿造本網站,禁止在非www.qgescw.com所屬的服務器上建立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于網友推薦、互聯網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參考,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內容涉嫌侵權,請聯系alex-e#qq.com處理。